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理论研究

高校后勤人事改革的新改革
2010-07-01

编者案:
     四月的上海,春意盎然。在喜迎世博的日子里,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与上海体育学院新一轮改革开始续约。本刊记者随行并现场采访了上海体育学院院长章建成。    


     记者:章院长,请您对上海体育学院十年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作个总结。    


     章院长:在高后中心的领导下,在学院历任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上海体育学院后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后勤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有力地保障了学院的教学科研,提高了办学效率。    


     2、以ISO9001质量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人文化关怀。后勤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3、以师生满意、领导满意、后勤职工满意为目标,认真把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局部改革与整体改革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高校后勤的社会公益性原则。实现较高的师生满意度。    


     4、上海体育学院历任党政领导对后勤的改革发展均非常关心,重视。为后勤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为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保驾护航。    


     5、始终坚持民主管理,依法规范管理。上海体育学院后勤职工小家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职工之家。    


     6、锻炼了一支想干、肯干、能干的后勤骨干队伍。    


     记者:为了促进后勤可持续发展,稳定后勤骨干队伍,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后勤事业单位编制总量的发展规划。您认为这一举措将对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起到怎样的作用?    


     章院长:新一轮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坚持,两个推进:    


     一、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但优化了后勤资源配置,推动了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而且提升了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发展和稳定。上海体育学院十年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要继续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二、坚持与高校后勤服务中心的托管合作模式。     实践证明,无论从融合的程度、后勤的积极性、稳定性、还是师生满意度等托管模式都有着较明显的优越性。也是市教委积极倡导和推广的。在坚定方向、确定模式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推进后勤可持续发展,创新机制体制的举措,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此次新一轮后勤合作协议的内容体现了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增强外聘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后勤保障体制姓“教”的“公益性”特点和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决定了学校后勤实行彻底的、完全的、单一的、社会化在目前条件下尚不成熟。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稳步推进,随着学校事业单位编制的后勤干部、职工逐渐退休,目前,高校后勤队伍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非学校事业单位编制的社会外聘职工。后勤干部,骨干队伍面临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的局面。外聘员工知识层次低,劳动技能差,归属感、责任感弱,队伍稳定性差。后勤队伍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严峻的形势,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经学院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根据后勤的客观实际,核定后勤服务中心中长期事业单位编制总数。使后勤事业单位编制数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45—55人的规模。要求后勤在重视校内后勤骨干培养的同时,有计划地引进、培养校外优秀员工,逐步充实到后勤骨干队伍中,逐步解决优秀外聘员工的编制。通过不断加强外聘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改善劳动待遇,树立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校改革与后勤改革的关系,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打造一支稳定、精干、专业的后勤保障队伍,才能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求得后勤更高层次的发展。才能让领导满意、师生满意、后勤职工满意,为学院的稳定和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请您对后勤的干部职工提几点希望。    


     章院长:1、希望后勤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大局观,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     


     2、创新服务内容、创新管理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后勤服务工作。     


     3、不断修正,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