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稳四创新 增强后勤内涵建设
2013-10-28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理事 周承

近年来,作为首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试点高校之一,上外从校情出发,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需求与教育特点的后勤保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较具特色的后勤制度文化,加快后勤队伍建设,推动后勤工作科学发展。
一、牢固树立公益性服务理念
上外后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益性服务的主体地位,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功能、拓宽服务内涵”为工作目标,按照“五个稳”( 发展要稳步、效益要稳固、队伍要稳定、制度要稳妥、政策要稳建)的要求,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能级,优化后勤服务品质,努力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积极探索管理与运作模式
根据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上外后勤按照后勤社会化要求,以经营服务协议为核心,明确甲乙方责权关系,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多举并重,推动后勤管理与运作模式的不断创新。
1.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上外后勤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开展例会讲评、师徒结拜、技术比武、“6T”务实管理、“最佳实践者”、“我为后勤发展献一计”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建立了由教授、专家组成的督导员队伍。在实践中创新后勤工作机制。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上外后勤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工青妇组织的凝聚力作用,先后成立后勤三级工会、后勤团总支和后勤分党校,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编制岗位,尤其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和技术骨干培养,通过梯队模式,建立了45周岁以下的后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3.完善制度建设,实施规范管理。先后制定了后勤人事、财务等10余项制度。例如,主动对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十二五”规划后勤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定编定岗工作实施方案》,形成“选聘、培养、评价、激励”用人机制;推出《退休干部和职工返聘管理办法》,既规范退休人员的返聘工作,又充分发挥具有丰富经验的退休人员在技术传承中的作用;制定《关于后勤管理与技术后备人员培养引进使用实施方案》,不断充实后勤管理、技术骨干,加强后备队伍建设。
4.创新管理模式,落实工作责任。上外后勤按照专业化、规范化要求,通过“目标管理、责任管理”将服务管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例如,坚持细化目标管理,实施目标包干,采取经营权与服务权相分离的服务模式;健全完善“学校按合同购买服务,后勤按合同提供服务”的权利义务相匹配的协议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节能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成本核算,实施用能分类管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后勤面临现状及展望
高校后勤工作正处在新老交替时期。目前的关键,一是队伍,二是传承。要充分发挥党团和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积极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重点解决突出反映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增强广大后勤员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上外后勤将按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整,行业规范自律、职能部门监管”的要求,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借鉴兄弟高校后勤工作的先进经验,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内涵建设,增强公益性服务,提升后勤服务能级,优化后勤服务品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