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要闻动态

提高复旦后勤保障能力的三个举措
2013-11-04

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     许 征



 

       复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和初步成效。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初,复旦大学确立了“吸引社会资源,破除办学瓶颈,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的目标。此后,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和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完成后勤保障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改革,基本确立了在学校管理方主导下,由学校组建的后勤公司与引入的社会企业同台竞争、多方参与的“一甲多乙”的服务格局。目前复旦校园各类后勤服务社会化开放程度高,后勤服务日趋专业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社会企业服务人员占我校后勤从业人员60%。

        复旦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在今年九月份的党代会上,复旦提出了“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其中对于后勤工作明确提出了“构建一流水平的服务保障体系”的更高要求。

         复旦后勤社会化改革下一步的思路和举措,将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明晰改革思路,理顺体制机制,不断以创新的方式去克服困难。

         一要坚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梳理职能,明确各利益主体的定位和职责。强化甲方代表学校进行规划、选择、监管、协调和资源配置的职能,不断加强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我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推动各类行业协会的建立,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标准和行业接轨并努力走在行业前列;建立以各项制度为核心、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师生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管体系。同时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妥善处理解决各类矛盾,使各方的合理需求得到较好满足。进一步促进后勤公司通过自身运作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学习掌握行业发展规律,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技术、智力及人才储备支持。

        二要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逐步有序地开放校内市场。创造校内的充分竞争环境,不断激发社会企业的活力,促使社会企业不断地将先进的服务手段和技术装备引进校园,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同时我们必须不断辅导进入的社会企业认识学校市场的特殊性,引导其也转变为“姓教”特色,体现高校服务保障的职能。此外我们还必须引导社会企业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不断帮助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高校后勤工作的使命感和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使社会企业在思想上成为高校的一员,让社会企业成为高校后勤保障的坚实基础。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在我们规划、组织和提供后勤保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师生的冷暖放在第一位。随着师生不断增长和涌现出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将在完善校园一门式维修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后勤服务一体化呼叫平台,确保对师生的诉求能够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一时间反应”,让后勤服务更加及时、高效、优质、全覆盖,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监管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更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师生共同参与规划和实施,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节约教育,让节约型校园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师生的心中,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让节约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共同努力共建和谐美丽节约型校园。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我们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唯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困难。今年六月份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诞生,加强了教育界后勤同行间的交流和学习,在规范行业管理、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改变以往“闭门办后勤”的习惯性思维,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提升校内后勤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社会企业的行业优势,调动多种主体助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满足广大师生不断提高的需求,构建新型的学校后勤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