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要闻动态

上海市教委召开高校后勤工作务虚会
2018-01-15

2017年12月13日上午,市教委在复旦大学召开上海高校后勤工作务虚会。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出席会议并讲话,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致欢迎词。各高校分管后勤的校领导及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和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处长张旭主持。

会议第一部分由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副处长南少华作情况通报。他首先通报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市教委企业党组织关系调整至锦江(国际)集团公司党委的情况。他指出,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和市国资委高度重视此次委属企业划转工作,明确划转企业姓“教”的本质不变,“立足教育、服务教育、发展教育”的宗旨不变,此次监管体制调整将是高后公司等企业发展的新里程碑。他接着通报了2018年高校后勤工作基本思路。他强调,教委对学校后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从有利于推动“放、管、服”改革的角度,通过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三个体系建设,确保学校后勤工作做到三个适应:即适应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需要;适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适应指导当前学校改革和发展实际的需要。2017年的各项工作梳理归纳为以下方面:一是做好高校后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事业统筹。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三个中心、一个体系”,即学生食堂运行监测中心、学校节能环保监测中心、后勤质量评估中心和高校食品安全源头追溯体系。加强中观执行的规范性,梳理后勤各条线的检查、督查工作,建立程式化的机制;建设高校食品安全督查员、防汛安全督查员和学校节能减排专家队伍等三支专业化队伍。二是确保高校后勤运行中稳有序、保障有力。充分发挥市级载体对学校市场的“稳控器”的作用。三是创新高校后勤育人工作方式。重点是落实中央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有益、有型、有力”的学生工作理念。打造了生态文明教育品牌“青未来“,成功举办第一届大学生美食节。在谈到2018年工作时,南少华强调,要立足建立多元化的后勤评价体系。基本思路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有所为”,就是对应权利清单的管理行为要开展政策性评价或评估,重点包括后勤安全稳定、节能减排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等。所谓“有所不为”就是对应学校办后勤的具体情况开展的事务性评价或评估,主要鼓励社会组织具体实施,教委重点是培养社会评价主体,特别扶持更多的具体参与政府购买服务主体资质的专业中介组织。他指出,2018年的基本想法是要推动学校后勤服务质量、生态文明教育等专业机构建设,引导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学校管理与服务评价机制中。

会议第二部分,部分高校做了交流发言。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在会上作了《写好复旦大学后勤服务保障奋进之笔》的交流发言。他讲到,自1999年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复旦大学在市教委的关怀下,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根据复旦大学实际情况,建设并优化具有复旦特色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竭尽全力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回顾复旦走过的改革历程时,他指出,“十五”期间,复旦确立了以“三个转变”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以及“三步走”实施方案。在落实方案的过程中,学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服务为本、管理科学、规范统一、节约高效”,率先开放市场成熟度高、学校监管能力强的物业、餐饮领域。“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坚持规范统一、平等有序竞争的基础上,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逐步成型。学校不断加强过程监督,校内后勤市场开放领域延伸至校园道路保洁和绿化。“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使市场在后勤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监管、引导、弥补作用,明确后勤保障“一甲多乙”的体系格局。校内后勤市场开放领域扩展至班车运营、水电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教职工体检等领域。学校确立了以扩大开放校内后勤服务保障市场和加快完善后勤监管体制机制为着力点,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安全稳定。他强调,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分析,是对未来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方向、目标的精准定位。初心未改、梦想可期。复旦要把支撑和保障“双一流”建设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尽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大后勤、大保障、大服务”的运行格局,精益求精地保障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全心全意为师生办好事、解难题、谋福祉,使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他强调,复旦后勤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的高素质专业化后勤队伍,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必须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后勤硬件、软件实力大幅提升,把复旦全面建成绿色校园、美丽校园、数字校园、智慧校园,使师生校园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院长万峰结合两校合并情况,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他指出,上海高校后勤改革中形成的具有上海特色的教育后勤保障体系,充分体现了市级后勤改革载体的作用,提升了上海高校后勤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高后公司、高后中心、后勤协会都面临着新的战略转型。希望高后公司一定要保持姓“教”特色,并在体制机制上把公司的本质属性固化下来,进一步充分发挥好高校后勤改革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希望协会进一步发挥引领行业发展,促进行业自律,推动教育后勤改革的重要作用。他在发言中还交流了学校在深化后勤改革中遇到的劳动用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以及破解难题的若干思路和方法。

上海建桥学院院长助理陈伟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挥民办体制优势,打造新型高效服务管理团队》的发言,她在发言中强调,建桥的每一名后勤人都清楚地认识到“服务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建桥后勤人的目标是:发挥民办体制优势,打造一支精干、优质、温暖、有活力的团队。她指出,构建以师生需求为核心的后勤服务体系是职责,也是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后勤部门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是后勤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观的效果。为此,从2014年开始,学校就专门组建了开发团队,开发了“后勤服务管理平台”,2015年上线了基于微信的“建桥小星”移动端服务平台,2017年又再次迭代,上线“后勤管理平台2.0”,在移动端,除了微信平台外,手机APP也全新上线。现在,后勤部门对师生的所有业务,均可在PC端和手机上完成,师生们都十分青睐后勤信息系统,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登录“后勤综合服务平台”就可尽享信息化的便利与快捷。在发言中,她还强调,学校的后勤工作在寓教育于高效优质的服务之中,通过后勤人员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学校后勤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教师的教书育人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

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成冠润在会上以《立德树人、依法办会》简要汇报了协会2017年的主要工作,他说,协会2017年的主要工作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一是围绕市教委中心工作,做好新形势下常态工作;二是推进“六T”管理达标创建,深化行业内涵建设;三是坚持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四是发挥行业优势,提供专业化服务;五是坚持依法办会基本理念,推进规范化建设;六是加强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学习,相互促进提高;七是通过报纸、网络和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他在发言中还对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主任、高后公司董事长沙德银也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他表示,高后公司和高后中心顺应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调整,做到了平稳有序,并积极研究谋划公司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完成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他在发言中重点汇报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今年上海高校后勤团体采购和学生食堂运行监测情况。包括对学生食堂原材料价格、学生食堂运行成本结构、学生食堂总成本收入比、学生成本分担率、学校成本分担率、劳动生产率的监测情况。二是简要阐述了高后公司的发展思考。他指出,国有资产监管关系调整后,公司一定会依托锦江(国际)集团的资本、专业和品牌优势,聚焦主业,提质增效,协同发展,努力打造教育后勤综合服务优质提供商。在谈到发展思路时,他说,一是要稳基业、强物业,补短板,进一步聚焦高校后勤服务主业;二是要创新提升,推进智慧后勤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三是要融入锦江,依托两种优质资源,寻求协同发展。他强调,高后公司的姓“教”本质不会变,“立足教育、服务教育、发展教育”的宗旨也不会变。

这次务虚会还特邀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谦与会并简短致辞。他首先向与会者简要介绍了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概况。接着,他强调了两点:一是高后公司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障功能决不能放松;二是高后公司划转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后,要结合锦江的优势,在姓“教”的前提下,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把高后公司办得更好。

会议最后由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讲话。他首先回顾了20年前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他说,改革的历程说明,我们每一步的改革,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国家和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环境紧密相关的。20年的改革历史证明,社会化改革确实解决了当时高校大幅、快速扩招的难题,确实给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效能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制、新的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师生的需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我们以现在的角度审视,在满足师生新的需求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有短板的。我们在技术、管理、品质等方面都需要不断提升。我们必须加强监管、推动发展;必须确保安全,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有新的思考,如育人导向,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强化的。学校之所以十分肯定我们的“六T”管理,就是因为“六T”管理体现了育人功能,体现了学校全员育人。他强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后公司划转国资委,由锦江(国际)集团监管并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这从本质上说,我们的总目标都是一致的,因为我们都是国企。相信高后公司划转到锦江(国际)集团,锦江(国际)集团也必定会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高后公司办得更好,继续发挥好改革载体和平台作用。从政府管理层面来说,“育人导向、政策标准、强化监管、推动发展” 十六个字我们始终不会放弃。对于整个高校后勤的定位来看,我们也一定要牢牢把握十六个字,即“育人为本、服务学校、提升品效、确保安全”。我们一定要牢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他强调,市教委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推动学校后勤的发展。针对高校后勤新的定位,高德毅提出了在新时代高校后勤值得深思、研究与探索的若干问题:一是怎样把坚持公益性作为高校后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怎样处理好公益性和企业获利性之间的平衡点;二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的能绩(即品质和效率),甲乙双方如何加强互动,进一步推进运营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如何加强分类指导;三是如何进一步把育人融入于服务与管理之中,如何更新后勤队伍;四是智慧型后勤空间无限,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五是如何使高校后勤体现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六是安全是后勤一切工作最基本的底线和最重要的保障,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做好。高德毅最后要求:希望高校后勤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不断向智慧后勤迈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