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职教分会赴上海松江区职业院校调研
2025-03-25
为落实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职教分会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务虚会精神,2025年3月21日职教分会组织赴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调研,市教委后保处副处长毛岚、市教委后保处四级调研员施丽君、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赵晓伟、市学校后勤协会职教分会副会长周齐佩、市学校后勤协会职教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伟罡、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学校后勤管理科副科长尹怡楠等参加调研。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扩容提质破瓶颈 智慧管理谋新篇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新桥校区校舍资源紧张,学生规模居高不下,对学校后勤保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紧紧围绕“安全第一”这根主线,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增加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值班巡查、争取更多地方政府安保力量的保障等举措,缓解后勤管理压力,有力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资源紧缺的现状,松江区委区政府已同意新增一个校区,并于2025年实施改扩建工程,2026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彻底解决校舍资源瓶颈问题。本次调研主要从食堂优化、宿舍改建等方面全面了解学校的相关情况。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百年老校焕新生 产教融合筑标杆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深耕产教融合,联合多部门成立“后勤服务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凝聚服务动能。近期启动多项后勤革新举措:计划整合40年以上老旧建筑群,改建为集约化新宿舍;推进食堂业务社会化招标,目标采购量达80%以上。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学校对于实验实训环境改造、节能攻关等方面的计划与思考。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智慧赋能新工科 安全底线筑根基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专业集群,近年加速推进后勤智能化转型。校园实施人车分流管控,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配备过载保护装置;新建综合楼与充电桩规划提上日程,外卖柜、快递站优化布局。面对技术迭代需求,学校计划构建智慧后勤管理平台,整合安防、消防、能耗数据,实现一键响应。同时,依托跨境电商、智慧建筑等专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培育“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后勤人才。
在国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上海市“深化国资监管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指导下,后勤保障被明确纳入职业院校提质增效的核心任务。在市教委指导下,各校通过数字化、社会化、产业化手段破解后勤难题,致力于打造“智慧后勤”。松江片区作为上海职教改革试验区,率先探索后勤治理新模式,本次调研旨在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为全市职教后勤改革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松江方案”。
周齐佩(职教分会副会长)
“后勤服务是职业教育的‘隐形竞争力’。松江三校应打破校际壁垒,探索区域化后勤协同机制——例如共享平台与资源、联合培养后勤管理人才。分会将搭建更多交流平台,推动标准互认、资源互通。”
赵晓伟(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
“职业院校后勤改革需紧扣‘技术赋能’主线。建议松江片区院校联合申报智慧后勤试点项目,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设备互联、数据共享。装备中心将组织力量调研新型五年一贯制院校在传统后勤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情况与诉求,搭建平台,在现代后勤建设、后勤育人等领域为大家提供支持与服务。”
施丽君(市教委后保处四级调研员)
“在肯定学院‘服务育人’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积极回应学校提出的资源整合、政策支持等需求,后续将协同各方力量助力学校后勤服务提档升级,并可将后勤岗位打造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岗位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职业素养。”
毛岚(市教委后保处副处长)
“安全与效率是后勤管理的生命线。各校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要求,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管理效能。建议上海城市科技学校在改扩建中前瞻布局设施设备;上海农林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引领全市高校的发展;科创学院则可聚焦智能制造产业链延伸后勤服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