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美丽校园新实践 助力环境育人再升级-校园环境建设专委会主题工作论坛顺利召开
2025-11-20

11月19日,由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校园环境建设专委会主办的主题工作论坛在高恒大厦顺利举办。上海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副处长毛岚、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秘书长陈辉出席,校园环境建设领域专家、各高校相关工作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校园环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论坛由同济大学后勤管理与保障处处长、校园环境建设专委会主任高国武主持。

本次论坛以“赋能美丽校园新实践 助力环境育人再升级”为主题,聚焦水美校园建设、垃圾分类推进、和美校园打造、环境育人落地及新技术应用等前沿方向,通过行业专家分享、高校经验交流的形式,为校园环境建设注入新思路、凝聚新共识。

上海上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汉中从“水美校园的内涵、上海高校河湖特征、水美校园目标策略、未来工作展望”等角度,深入剖析了上海水美校园建设总体情况。他指出,校园滨水空间角色正在发生从边界屏障到开放融合,从地块边缘附属到活力核心枢纽,从孤立的单一景观到多功能复合空间根本性转变,应努力让滨水空间成为校园对外交流的会客厅,师生校园生活的休闲中心。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切实减轻高校工作负担,近期,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上海高校垃圾分类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立杰对上述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重点介绍了方案制定的政策依据、市级评估体系和学校自评估机制。她希望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和高校的积极落实,进一步推动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开展。

复旦大学总务处李允强老师围绕《小分类大文明》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复旦大学垃圾分类工作实践与经验。学校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三全”育人、劳动教育总体安排,切实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将垃圾分类融入德育教育与课程教学,常态化开展员工日常宣传教育,丰富师生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上海交通大学后勤保障中心副主任朱冠群分享了学校美丽校园建设的规划与实践。他表示,美丽校园建设贯穿绿化景观营造、建筑设施养护、清扫保洁及物业服务等各个环节,既要注重人性化设计,更要凸显环境育人成效。未来,学校将坚守生态优先理念,传承历史文脉,强化绿色意识,持续提升高品质校园环境营建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赵杭美以《在优雅学府中培育卓越学子》为题,介绍了学校环境育人的特色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因地制宜重塑校园历史风貌、拓展活力空间,打造“卓越育人”的校园氛围。学校倡导“不言之教”,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校园建设,构建起覆盖各学段的绿色低碳教育课程体系,在绿色校园建设与环境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技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上海京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成带来“探索无废校园建设途径 打造绿色生态校园环境”的主题分享,围绕新技术、新理念在无废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前瞻性分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陈辉代表市学校后勤协会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高校同仁和企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优质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面对师生对校园环境的更高期待,需持续拓展和美校园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满意度。

毛岚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举办价值。她表示,论坛覆盖校园环境建设关键领域,汇聚行业专家、高校代表与社会企业力量,既探讨了前沿话题,也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她希望专委会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将论坛成果转化为和美校园建设的实际行动,持续优化校园环境,让美丽校园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