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要闻动态

“德国啤酒之花在同济盛开”——记第四届巴伐利亚饮食文化周
2010-03-08

                    


     上海的初春,乍暖还寒。开学的第一天同济大学迎来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大学生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里法尔女士等一行8人。
     3月2日,第四届“德国巴伐利亚饮食文化周”开幕式在同济嘉定校区二期食堂小炒部隆重举行,慕尼黑大学生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里法尔女士、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党委副书记李昕、后勤集团总经理乔雨亭等出席了开幕式,里法尔女士和李永盛校长为饮食文化节做了精彩的贺词,并举行了剪彩活动。开幕式场面热闹非凡,五位德国大厨不负众望,烹制的美食让现场排成了长龙,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品尝正宗德国培根和烤肉,以及闻名遐迩的德国黑啤,再一次体验美妙的味蕾冲击。
     本次饮食文化周有近二千师生品尝德国风味食品,一睹德国厨师的风采。在“饮食文化周”的这三天里,慕尼黑大学生服务中心的里法尔女士和她麾下的厨师,与我校后勤集团的厨师们一起工作,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切磋烹饪技艺。这次交流活动中,双方的厨师们交流的不仅仅是厨艺,还有科学的管理理念,更是一种饮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中德友谊在同济大学源远流长。这种传统友谊不仅是资源,更是财富,保持中德友好关系的同济特色,对同济大学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济后勤与慕尼黑大学生服务中心互派代表团举办“饮食文化周”活动始于2001年,是同济大学与慕尼黑大学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已有9年的历史。9年前同济大学后勤集团派出优秀厨师组成代表团赴德国慕尼黑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饮食文化周”,获得了成功。而后,2002年慕尼黑大学生服务中心首次派出代表团在同济大学举办了“巴伐利亚饮食文化周”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两校交流合作的一项常规活动,今年已经是第4届了。“饮食文化周”活动不仅是跨国高校后勤方面的成功合作,显示出中德之间的友谊和同济后勤的蓬勃发展,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济后勤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精神。
     “存异而互相交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双方在烹饪技艺、技术设备、饮食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如烹饪设备上,德方的设备完全依靠电力,不会产生明火,先进到流水化作业,而中国的烹饪设备,大部分是以煤气为主,操作主要在明火上进行。同济后勤的厨师在德国同行的帮助下,从材料选购、半成品加工、熟悉炊事设备等一系列环节上齐动手,了解了德国的烹饪技术,熟悉了操作系统和程序;而德国同行在同济厨师的帮助下,掌握了米饭制作工艺,做出的米饭不再坚硬。


                    
     “求同乃奉献精神”——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作为厨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作为高校的服务者对师生服务的精神是相通的!当然做法不同但做出的菜肴都是美味的。
     3月4日晚,在同济学苑饮食广场二楼餐厅举行了本届饮食文化周闭幕式,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永盛、副校长陈小龙、副校长董琦、党委副书记李昕、校长助理吴志强等参加了闭幕式。同时,各兄弟院校、上海市高后协会的领导及校各职能部处负责人也应邀参加,他们对德国美食表示高度的赞誉。


                    
     本次文化周给中德双方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去往嘉定校区的车上,同济后勤青年员工和德国客人做了交流,她们对后勤的员工能用的英语、法语交流觉得意外,也对我们同济后勤引进高素质人才表示赞赏,我们给对方介绍了中国、上海、同济。我们期待下一届“饮食文化周”能够取得更大成功,正像里法尔女士在开幕式说的两句中文“中德友谊,天长地久”,希望我们两校的交流合作能够擦出新的火花,给同济师生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