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热点聚焦

【共克时艰 同心战“疫”】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2022-03-26

吹响“集结号”,同心战情!

特殊时期

全市高校各个校区

都在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

打响“阻击战”

一件件凡人小事的背后

都是共克时艰,同心战“疫”的精神在闪光

基地0.jpg

海大餐饮食材保供的“四朵金花”

封闭管理的校园,是没有硝烟的防“疫”战场。上海海洋大学食堂餐饮员工,从严把控采购、储存、留样、消毒等关键环节;餐厅设置警示地贴及“一米线”标识,引导师生佩戴口罩、定点入座等;开通校内“云订餐”外送平台,倡议师生错峰打包用餐、防止聚集就餐……24小时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全天候坚守在校园。

1-2.jpg

餐饮保障的第一道防线是食材保供,陈蓓、黄志华、韩美兰、毛先元“四朵金花”,长期就职于仓库管理岗,是责任在心,担当于行的优秀后勤员工代表。

3月12日中午12点08分,餐饮管理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所有餐饮人员带好被褥、个人药品、洗漱用品于当晚20:00点前入住学校。她们作为奋斗在食堂一线的仓管员,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后,马上开始和各供应商、配送人员联系,传达学校的送货新要求,并反复沟通确认送货人员名单、送货时间、核酸检测情况等。为减少送货人员与校内人员的接触,严格落实《第三方临时人员进校(当天进出)管理手势》,仓库接货基本上都安排在晚上23:00至次日凌晨06:00。从货车至校门口到卸完货离开学校,她们不但要收货点货,还要全程陪同监督,1个送货人员1辆车需要2名库管陪同,2个送货人员1辆车需要3名库管陪同,一次配送基本在2个小时才能完成。蔬菜、面条、豆制品、水产、半成品、预冷肉,这些基本上是天天配送;西点原料、冻品、鸡蛋,一周配送两次;还有调味品、大米、油、一次性饭盒等等。一次次临时宿舍到校门到仓库再到校门的往返,一次次不厌其烦认真细致的清点,伴随着一个个不能安然入睡的漫漫长夜,她们已熬过了7天。这7天是漫长的7天,难忘的7天,每个人都哭过几回,但哭完了还要继续发货、订货、入库入账,然后见缝插针的休息来保持体力……她们只有一个愿望,愿疫情早点结束,早点回家和孩子团聚。

特殊时期,有一种责任,叫全力以赴;有一种担当,叫勇敢逆行;纵使脏污满衣襟,身心已乏倦,但口罩下目光依旧清澈,依然有一颗充满热忱的心。后勤无小事,事事皆用情;服务无定时,时时见初心。

“每次的货物都能安全送达,我们也有成就感”

郭娃旦,上海高校后勤冷链物流基地的一名普通司机,却是这次疫情不可忽略的逆行者。

凌晨3点不到,郭师傅把车开到了仓库,量体温、给车辆清洗消毒并记录,这是疫情几年来雷打不动的工作,货物装车之后,郭师傅就出发了。根据订单,这一车货需要送往7个不同的站点。郭师傅说,疫情期间,各种物资的需求比平时多了好几倍,配送的站点也增加了不少,加上客户对送货时间有要求,所以真的感觉时间不够用。一趟货送完回到基地后,简单地吃两口饭,郭师傅又开始了第二趟的装运,就这样来来回回,每天起码3趟。

当最后一批货物送完回到基地后,郭师傅才可以在车上静静的坐一会儿。回来的早,就和同事们一起吃个盒饭,回来的晚,就在车上吃点八宝粥和小面包,有时也会泡碗方便面。

郭师傅说,现在是高校疫情应急处理的特殊时期,基地50多个司机都响应号召住在基地,没人回家,也不敢回家,万一回家后小区管控了,就出不来了,学校物资保障就会出问题,大家都超负荷配送,咱们是一个都不能少啊。基地给大家配了行军床,回来早的司机可睡在办公室,回来晚的司机,怕打扰到别人会睡在自己的车上。

核酸采样.jpg

郭师傅说,高校校区封闭管理期间的物资配送管控要求高,从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报告才能配送入校,到现在需要24小时内的核酸报告才能配送。一开始,我们跑了一天车再去医院排几个小时队检测,实在吃不消,现在基地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上门服务,每天都可检测,方便且安全,大家就卯着劲干,想到每次的货物都能安全送达,很有成就感。

高校后勤冷链物流基地55位普普通通的司机,肩负着全市高校食堂主副食品和防疫物资的配送,输送着师生生活的必需物资,或劳或累,默默承担起这份责任,用自己最大的体力,用最短的时间,把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他们也是疫情当前的最美逆行者。

用自己的“微光”点亮、温暖校园

3月12日,上海海洋大学实行准封闭管理。“痛并快乐着”,当谈及学校准封闭管理以来的工作感受时,生乐物业海洋大学项目部副经理吕铀带着标志式的笑容说到。

3-1物业吕.jpg

吕铀来自吉林长春,自带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和喜感,2018年被派遣到学校从事物业管理工作以来,“他以特有的亲和力团结队伍,推动了保洁、绿化等工作上水平,为劳动教育和绿色校园建设作出了贡献。”校后勤与基建管理处郭雄华老师说。

在一线落实工作的是他。核酸检测现场布置,他亲自测试S型排队的科学性;每一个采样台的位置都反复斟酌,力求最优。

给员工加油鼓劲的是他。面对员工的不解和些许抱怨,他总是说“此刻,不分你我,我们都是海大人。”

深夜开会布置工作的是他。传达学校的要求不过夜,思考工作安排不推迟。

校园中的每一个后勤人,都在用自己的“微光”点亮、温暖校园。

“我家孩子已经很大了,没有后顾之忧,我先上。”

徐晓鸣,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公寓第14小区值班员,在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的第三天,同事们承受着体力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安排在B班上班的她主动提出加入A班,替换家中有3岁小孩的同事。

4-1物业徐.jpg

“我家孩子已经很大了,没有后顾之忧,我先上。”徐晓鸣说,刚开始报名时,老公不同意,担心她抵抗力差、容易被感染。为说服老公,她反复强调学校的防护做得很好,只要平时注意个人防护,肯定没有问题。孩子知道此事后,也主动打电话和母亲商量。在孩子的帮助劝导下,徐晓鸣老公从不同意,到同意,再到支持。

“别人能上7天,我上14天没有问题”

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更令人心动。

平时工作中的徐晓鸣也是个认真工作的人,自从2016年从事宿舍值班员岗位以来,她累计送走了6批学生。而她也凭借自己的认真工作,获得师生、同事的一致认可,在2021被评选为“先进员工”。

危难时刻见初心,艰难之处担使命

“嗨,现在三点半了,我们下车去帮食堂搬货吧。”给其他几个同事打完电话后,配货管理中心综合业务部卢嘉麒下车走出了车库,往长征医院食堂方向走去。

2月28日,卢嘉麒和几位同事一起去长征医院食堂对接配货服务,3月6日,他接到通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2月28日去过长征医院的同志都需要回医院参加闭环管理。虽然在医院隔离,但是服务没有停歇,白天他要关心客户的到货情况,做好物资保障协调工作,解决各种突发状况。长征医院是新增服务客户,他就手把手地教医院食堂管理员熟悉高后配货系统下单和整理物料。到了晚上,卢嘉麒和同事就睡在各自的车上,夜里常被冻醒,而第二天他还是精神抖擞得奔赴“战场”,带来高后配货业务部最热情的一面。

因为医院闭环管理期间是禁止配送车辆进入的,所以每天凌晨3点半左右,卢嘉麒和几个同事会跟医院食堂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把配送到医院外面的货物一起搬运到食堂,以保障医院的正常工作。在医院隔离的一周时间里,食堂阿姨们感慨:你们这几个小伙子真好,得亏有你们帮忙,帮我们分担了不少工作呢,真谢谢你们。

5-1卢佳麒.png

卢嘉麒还负责十几所高校的配货服务对接工作。学校闭环管理以后,学生食堂就餐人数和方式发生变化,食堂对原材料的配送要求也随即改变。他一边对接着学校的需求,一边叮嘱供应商根据要求配送相应的食材,以满足学校需求。

危难时刻见初心,艰难之处担使命。此起彼伏的电话和微信声是别样的“冲锋号”。配货管理中心综合业务部同事们的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发扬后勤人不怕苦的优良传统,一定能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自3月12日全市高校各个校区吹响“集结号”,全面启动校区封闭管理模式以来,高校后勤人在忙而不乱的脚步中稳步落实各项措施,工作已初见成效,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和学校的鼓励。

感谢你们的义不容辞。在这种“输不起”的“战斗”上,你们毫无怨言,逆向而行。

感谢你们的义无反顾。通宵在岗,守卫校门确保校园安全的,是你们;放弃休息,延长供餐时间的,是你们;合理膳食,不断研究餐品搭配的,是你们;披星戴月,清理校园垃圾的是你们;在校门口“缓冲区”,接过家长送给孩子快递的,还是你们。忙碌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温情服务的你们,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感谢你们的一往无前。春夜料峭,你们忘我工作,积极联络核酸检测单位,布置核酸检测现场,做好公共浴室人流加大后的保障,尽其所能保障师生生活需求。

(部分内容摘自上海海洋大学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微信公众号)

这一个个小故事

是高校后勤人同心战“疫”的缩影

正因为有了你们

这个春天更温暖!

 

-END-

 

图文: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素材:高后配货、生乐物业、高校冷链物流

部分美图来源各高校官网